數據安全是“互聯網+健康”發展的首要前提
“互聯網+健康”是實現健康中國2030目標,落實分級診療戰略的科技賦能抓手,我國擁有全球領先的健康醫療大數據資源,醫療信息化建設蓬勃發展,但仍存在種種痛點及突出問題,如“多種業務信息系統之間的整合、患者數據管控產生的IT成本、病患信息安全共享措施不足”等,云服務與人工智能技術是破解上述瓶頸,落地降本增效的關鍵利器,首當其中是要保障好醫療數據安全。
2019年10月《基于5G技術的醫療網絡建設標準》在北京正式發布,由醫療行業和信通行業聯合起草,《標準》有助于促進5G+醫療網絡規模建設的同時保障質量和安全,提升醫療健康行業的技術和服務。
在互聯網醫療建設標準出臺之前,國家醫保局早在兩個月前已經印發了《關于完善“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的指導意見》目的是通過合理確定并動態調整價格、醫保支付政策,支持“互聯網+”在實現優質醫療資源跨區域流動、促進醫療服務降本增效和公平可及、改善患者就醫體驗、重構醫療市場競爭關系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根據山東省醫療保障局出臺的《關于“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的實施意見》中特別對互聯網復診收費參考價格:6元/次,遠程雙學科會診440元/次,多學科600元/次,副主任醫師收費180元/次,主任醫師260元/次。遠程病理會診給出了收費參考標準:4張切片為基數收取440元/次,5張以上切片收取540元/次。
中國數字健康醫療大會在海南召開
2019年11月30日,以“數字大健康 醫療新時空”為主題的中國數字健康醫療大會在海南開幕,大會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海南省人民政府指導、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中電集團、海南省衛生健康委主辦,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發表視頻致辭。大會參會各方以數字健康、醫療信息化為主體探索健康醫療產業發展新模式、新路徑、充分挖掘大數據、智能化在健康產業領域的發展潛能。全國政協副主席李斌、海南省副省長王路、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金小桃會長出席大會并致辭,海南省政協副主席陳馬林出席大會。
杏脈榮獲“醫療云計算可信選型評估”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互聯網醫療健康產業聯盟聯合開展的了“醫療云計算可信選型評估”,由工信部及衛健委共同授權組織,是我國唯一的云計算權威認證體系,也是國際標準之一。其認證評估代表了滿足用戶安全、可信需求的云服務商水平,是目前國內具有權威公信力的認可。
在大會的分論壇上,杏脈科技的“醫療影像云”及“醫療病理云平臺”榮獲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互聯網醫療健康產業聯盟聯合發布的 “醫療云計算可信選型評估(第四批)”證書,可謂雙喜臨門。
人工智能輔助影像診斷系統是杏脈推出的首款產品,隨著在醫院影像科的落地應用及深度合作,了解到醫院影像科普遍使用的PACS系統,僅可支持DICOM數據的采集、管理、人工閱片,報告書寫等功能,不具備對CT等影像數據進行智能化處理的功能。對影像科醫生而言,每天審核閱片及書寫報告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成本。從實際需求出發,同時結合杏脈科技在肺結節影像識別方面的實力,研發出了一套針對胸部CT、DR的結節及其他病灶的識別的智能化的“影像云”。該平臺通過了國內最有權威的評估機構經過了重重測試,包括功能完備性、性能指標、安全可靠性、用戶體驗的易用性、可維護性、可移植性、云服務安全性等等幾十項指標。
同樣的,“病理云平臺”從解決方案的成熟度(功能完備性、安全性、可靠性等)和云服務提供能力(服務可用性、服務開放性、故障恢復能力等指標上均滿足可信云服務要求,杏脈的病理云平臺在產品設計、技術規范、安全制度等方面的獲得了信息通訊安全專家及醫療信息專家的一致好評。
2019年國家發改委《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工作方案》及國家衛健委《關于開展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都明確了“實行醫療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方向,其中“重點發展管理緊密型醫療集團、整合醫技、后勤、藥品、信息化資源,建立醫學影像中心、病理診斷中心、檢查檢驗中心、超聲診斷中心、心電診斷中心、消毒供應中心、后勤服務中心等,實現檢查結果互聯互通互認、制訂統一的醫療質量管理制度和標準”是分級診療的核心任務,尤其是數字化、遠程化的影像及病理服務能力建設更是任重道遠。
醫療云平臺不僅推動了“精準診療”發展,還在不斷探索和賦能“精準扶貧”中最為“致命”的“因病致貧”。將優質醫療資源輻射至全國偏遠山區、貧困邊區、革命老區等,只要配備一套掃描系統、一臺上網電腦、一個傳輸軟件,就能瞬時突破空間局限,跨越萬水千山,為醫療資源“旱地”帶來一場及時雨。
我們與偏遠地區建立“云平臺”的分中心,可實現遠程醫療,會診,培訓等。通過平臺為所有醫院、相關科室醫生提供基礎知識、臨床技術和診斷技能培訓,還可以定期開展疑難病理讀片會,幫助推動各級各地醫院的疾病診斷技術及診斷質控的標準化建立。醫療服務原本具有極強的地理可及性,但是通過互聯網+,我們找到了解決醫療資源不均衡現狀的最有效的方法。讓醫療水平較低、醫療資源匱乏的地區同樣可以獲得優質診療,惠及更多民眾,同時通過遠程帶教,提高當地醫療水平,逐步將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診療可以在當地就得到有效解決,大幅降低人民的經濟和身心負擔。
當然,推動醫療云平臺持續健康發展,真正實現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還任重而道遠,但是杏脈醫療云平臺開發團隊對此依舊是信心滿滿,團隊表示:“我們利用大數據,利用放射及病理云平臺,利用網絡來提升整個放射及病理診斷的效率,促進優質資源的整合。相信在未來人工智能技術的加持下,臨床診斷發展會因為消除了地域的鴻溝而得到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