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復星杏脈攜手西門子醫療,與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心內科心血管影像中心成功開展心血管功能成像技術臨床應用與科室數字化建設高峰論壇,全景展示醫學影像成像技術、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與最佳實踐。
近年來,我國冠心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逐漸升高,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推算,國內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數達3.3億,其中冠心病患者達1100萬。隨著醫學影像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數字化、心腦血管影像后處理和人工智能技術的賦能,影像為更多臨床科室提供有效的價值,醫學影像學也正在從形態學描述,向功能學研究深入,為診斷決策提供關鍵信息。
哈醫大二院心血管醫院院長兼心內科主任于波致歡迎詞,他表示,哈醫大二院心血管醫院心內科以科室為單位引入核磁,在全國尚屬首次。相比傳統以醫院為單位配置高端影像設備,這可以有效緩解心血管影像因耗時較長和風險較高對有限影像資源造成的壓力,將極大地支持心血管的診斷和治療。目前,在不到10個月的時間內,全院已完成將近2000例核磁檢測,其中,冠脈核磁檢測也達到了200例。
在良好的硬件基礎支撐下,哈醫大二院還將采用“外部專家+內部人才引入”雙管齊下的策略,不僅借助北京阜外醫院等專家資源,也將持續引入青年人才,并希望3-5年后打造出全國頂尖的心血管影像中心。
西門子醫療大中華區數字醫療負責人陳黎峰博士對所有來賓的到來表示了衷心的感謝,他指出,當前心血管疾病的致死率居高不下,此次論壇旨在助力心血管疾病診療領域的進步,這是一次影像學和心內科、各地域專家的共同攜手,同時西門子醫療與復星杏脈的合作也將持續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本次會議匯聚了近百名全國知名的專家學者,圍繞心血管技術創新、研究應用進展、案例應用等話題,分享了數字醫學影像對臨床科室的價值,在科研、治計劃、治療決策中的創新應用。深入探討心血管領域的精準醫療及人工智能如何助力醫療數字化轉型。
針對近期戰略規劃重點產品血流儲備分數(FFR-CT),復星杏脈首席科學家傅琪鉦博士著重介紹了其最新的研究進展。作為一種嶄新的無創技術,復星杏脈著力研發的FFR-CT從結構和功能兩方面評估冠狀動脈狹窄,依托人工智能與流體力學、生物醫學的交叉創新,通過AI基于病患的心臟CTA影像自動完成心臟形態分割與血管追蹤,數分鐘完成血管分割與重建、血管中心線提取,精準測量近端及遠端任意一處的FFR值,直觀呈現冠脈狹窄風險程度,為冠心病等高危疾病診療與預后分析提供了效率工具。對于患者而言,不需要做任何介入檢查,幾分鐘內就可獲得冠脈病變的診斷結果,為心血管疾病的診斷提供了智能化、自動化、高效化的無創冠心病篩查方案。
近年來,復星杏脈深入醫療機構與基層健康服務場景探索真實需求,積極完善分級診療的核心場景服務能力如早篩、遠程診療、精準醫療等,致力于全面解決不同的臨床痛點和公衛難題。在AI影像產業服務布局上,復星杏脈的智能影像輔助診斷軟件已完成布局肺部、骨科、心血管、生殖等四大領域,覆蓋MR\CT\DR等放射影像,聚焦肺部疾病(肺結節、肺結核、肺炎、氣胸)、髖關節疾病、膝關節疾病、心血管疾病(冠心病、腦血腫、腦卒中)等的病灶定位、檢出、形態分析、生長規律隨訪等,滿足臨床早篩與精準診療需求。
通過人工智能的融合,復星杏脈致力于快速、智能、精準為醫療機構提升診斷能力和效率,助力遠程會診,真正實現AI驅動的醫療科技服務。同時結合更多產業生態,在醫療服務、硬等方面件落地AI產品和技術,服務百姓和患者,實現“人工智能締造全球10億家庭健康生活”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