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中國故事”為主題的第六屆未來醫療100強大會通過線上直播的形式拉開帷幕,在百強榜單發布儀式上,復星杏脈再次入選未來醫療100強主榜——中國創新數字醫療榜TOP100。
未來醫療100強榜是由VB100、動脈網、蛋殼研究院推出的國內第一個針對非上市企業的創新醫療領域榜單,旨在遴選真正代表未來醫療的中國創新醫療者,發現我國未來醫療產業的核心力量,推動健康醫療產業的創新變革進程。目前,該系列百強榜已成為業內評判未來醫療價值企業的最具權威參考榜單之一,更是行業態勢發展的風向標。
復星杏脈作為數字化領域的深耕細作和不斷創新,再度榮登第六屆“未來醫療100強—創新數字醫療榜TOP100”,充分證明業界對復星杏脈的認可。作為近年來迅速崛起代表力量,復星杏脈致力于利用大數據及深度學習構建突破式智能應用,構建跨學科領域交叉的數據分析應用,實現疾病全周期管理閉環再升級,成功入選“創新數字醫療榜TOP100”榜單,不僅凸顯了復星杏脈在數字化醫療大健康業務層面深受行業認可,更體現出公司以“AI構建全球10億家庭健康生活”的理念得到了更多社會層面的關注。
近年來,近年來隨著政策的不斷推動、科技的落地應用和疫情的催化下,醫療行業正在進入數智化的爆發期。醫學 AI 被認為是醫療行業中最有可能率先實現商業化的人工智能領域。未來 5 年,醫學影像 AI 市場規模預計將達 2800 多億人民幣,其中亞太地區是全球市場規模增長最高區域, 5 年內被預測將突破千億,市場潛力巨大。而亞太地區最大最重要的市場無疑是中國【1】。在政策審批端, 2020 年以后,各類醫學影像 AI 產品相繼獲批 NMPA 三類證,包括肺結節、肺炎、骨折、心血管等各類產品,為大范圍商業化落地打下基礎,隨著 AI 產品覆蓋的范圍越來越廣,與醫生實際工作結合得越來越緊密,我們發現,僅僅局限于單個部位或者單個場景的 AI 應用還遠遠不能滿足醫院實際的需求。只有做到多場景、多疾病、全流程、一體化的 AI 智能診療,才能開創一個新的診療時代。
復星杏脈已實現“放射、病理、超聲、心臟、呼吸、骨科、神經、甲乳外科”等多科室融合的醫療人工智能企業。協助醫院打通不同醫技科室與臨床科室協同應用的痛點,目前技術應用構建中,推動跨學科領域交叉的數據分析應用,完成100多項專利,算法獲得多項世界大賽冠軍,基礎論文總影響達因子已達302+,總篇數:52篇,總引用數量∶3000+,包含醫學影像學、病理學領域的國際頂級期刊,同時復星杏脈始終堅定不移的走技術創新的路線,協同多家頭部醫院開展包括:國自然重點項目、九七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部科技創新重大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一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等多項國家級課題。實現疾病全周期技術閉環再升級,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診療一體化中心,提升醫院流程效率以及精準化治療,讓更多的患者獲益。
目前復星杏脈的數智病理解決方案,為病理提供全方位智能化、數字化,病理臨床標本全覆蓋,采用全自動同時上下片和高速聚焦技術,達到全程無人值守,能連續1000小時穩定運行性能,高速掃描和全景成像,通過硬件的全自動掃描和無縫拼接技術,將傳統實體玻片,轉化成數字圖像,由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模型實時進行分析。日閱片量最大達1000片,應用支持描全景成像、自動上下片,同時,在水平機械傳輸結構保證了無碎片風險,確保自動檢測樣本區域安全性與有效性。
搭配AI技術智能分析病灶圖像,一鍵出具結構化報告,快速、高效、準確地輔助閱片醫生進行分析。全流程在2分鐘以內完成,極大減輕了醫生傳統閱片需要全片瀏覽所耗費的2-3倍以上的時間。
病理智能分析算法涵蓋宮頸細胞學、免疫組化、快速現場細胞學評估(ROSE)等多種應用,并達到90%以上的正確率。該系統將與人工智能模塊結合,以“硬件+AI+系統”的模式,搭建一體化數字病理樣本管理平臺,助力病理數智化轉型。
目前杏脈銳影基于CT,MR,PET及DR等多模態放射影像開展人工智能輔助檢測系統開發, 包括肺部疾病,肺癌早篩、肺結核、肺大泡、骨骼、脊柱及關節等疾病早診早篩。通過對人工智能與分析領域的融合應用,針對肺部疾病的CT及DR影像,用AI進行病灶檢測、定位、征象識別、良惡性預判及一鍵生成結構化報告,分析流程獲得全方位的定量、定性、定態的臨床信息。
在肺結節篩查(CT)方面,目前已獲得獲批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三類證的肺結節CT影像輔助檢測軟件,它可自動識別并精準定位成百上千幀影像中的微小結節、胸膜結節、磨玻璃結節等疑難病灶,它將CT閱片的時間從十多分鐘縮短到數秒,可以提升CT流轉率超過3倍。它還能幫助醫生找到容易被忽視的微小結節,對惡性率高達59%的半實性和磨玻璃結節具有很高的檢出率。通過結節對照分析功能,系統會自動搜尋歷史影像資料,分析對比結節變化及新生結節,醫生能一鍵式獲取結節隨診指南,將醫生從繁瑣對照工作中解放出來,幫助醫生更高效地完成隨訪。同時,由于其擁有的秒級診斷和強魯棒性,使得召回率達到97.7%。
在骨疾病影像輔助分析方面,則在骨疾病檢出和陰陽性判斷形成特色。其可智能檢出數種骨疾病,如骨折,同時通過智能三維重建,輔助定位病灶位置。同時,將他嵌入醫生工作流,智能生成結構化報告,從而能夠提示骨疾病的可能性,形成快速預警患病風險智能閱片流程。
在胸部體檢及特殊病種篩查(DR)方面,其支持胸部DR多種常見病灶檢測,包括肺結核、胸腔積液等,實現多病種全覆蓋和陰陽性自動分流。
肺部多病種智能檢測系統的推出,對提升分析效率,促進院內放射科工作流程與工作效率的優化,解決三級醫院海量閱片常態下的效率低下,醫生工作疲勞及漏診問題有積極的作用。同時也對賦能解決醫生分析能力不足難以支撐基層首診,疾病篩查工作漏診誤診問題多等發展瓶頸。
除了靜態醫療圖像的輔助分析,復星杏脈在AI賦能動態醫學影像診斷上做出了探索。超聲智能輔助分析系統可以利用AI分析實時超聲影像,對結節病灶進行自動檢出、輔助診斷結節性質并輸出結構化報告。
目前,超聲智能輔助分析系統可實現甲狀腺、乳腺輔助分析,其中,甲狀腺結節檢出率可達95%、良惡性預測準確率達91%。未來,超聲智能輔助分析系統還將進一步引入甲狀腺穿刺引導、肝臟輔助分析、血管內超聲及智能超聲內鏡等功能。
在此基礎上,復星杏脈還與瑞金醫院聯合研發了“基于5G的智慧超聲遠程分析賦能平臺”,希望能夠通過AI和遠程超聲提升基層醫院的超聲分析水平,促進超聲在基層的規劃應用。實現邊遠地區足不出村、足不出鄉,就能享受到來自三甲醫院的超聲影像檢查及分析。
依托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計算幾何與流體力學等交叉學科創新應用,復星杏脈自主研發了無創式冠心病AI影像輔助分析產品—冠狀動脈CT影像處理軟件。產品滿足放射科、心內科、心外科等多業務場景,通過全自動智能化冠脈分割、病灶檢出和結構化報告生成,真正覆蓋心臟分析,治療全流程。
通過AI基于病患的心臟CTA影像,僅需數分鐘即可完成血管分割與重建、血管中心線提取,精準測量冠脈任意一處的FFR值,與傳統影像后處理工作站相比,杏脈冠狀動脈CT影像處理軟件擁有智能、快速、多功能和人性化四大優勢。此產品對冠脈樹、心臟腔室分割等進行智能影像重建,生成MPR\CPR\VR等影像展示,對冠脈狹窄檢出、病變范圍提示及交互式結果進行優化,同時對血管內斑塊檢出與斑塊性質進行分析,一鍵生成結構化報告。60秒即可完成標準化讀圖,降低醫生的操作難度,自動識別結合多種半自動編輯工具使結果準確率達99.9%。此外,杏脈冠狀動脈CT影像處理軟件著重強調了安裝部署的穩定性與安全性 ,同時支持云端和院內部署兩種模式,醫生能夠實時進行閱片編輯和報告書寫,同時也確保了數據不外流。
復星杏脈構建的AI+X模式,涵蓋“頂級三甲醫院”、“基層醫療”以及“智慧醫療”,打通人才、數據、場景的科創鏈路奠定了醫療新基產業化發展的技術根基,同時推動5G+AI的遠程診斷平臺,應用于分級診療和普惠醫療。結合自主研發5G應用平臺,目前已覆蓋10多個應用點,在整開展覆蓋200家以上的基層醫療機構。在軟硬結合方面,實現邊緣計算,結合自研芯片,構建百萬級級合規數據庫。并協助建立數據標準庫,以推動行業發展以及應用標準。通過AI下基層,不斷助力健康扶貧,提高醫生診療服務能力,積極承擔各級醫生的專業培訓,夯實醫療基礎,提升基層疾病診療預防水平,助力健康扶貧,永遠駐守在基層貧困地區的AI醫生。
未來將進一步提高幫扶質量及效率,為偏遠基層老百姓提供更好、更可持續的醫療服務。真正實現AI驅動的醫療科技服務,結合更多的產業生態的醫療服務、硬件,落地AI產品和技術,服務百姓和患者。
復星杏脈作為復星旗下首個獨立孵化的人工智能企業,自2017年成立以來一直保持高速發展的趨勢,團隊已積累超過40種AI疾病模型儲備,與全國500多家醫療機構達成合作。成熟應用已上線放射科、檢驗科、病理科、呼吸科、骨科、心內科、神經科等多個科室。復星杏脈作為復星“創新驅動”戰略尖兵與醫療人工智能產業核心平臺進行布局發展,通過“匠心+創新”,不斷加大科技研發投入。
同時,復星杏脈深入醫療機構與基層健康服務場景探索真實需求,積極完善分級診療的核心場景服務能力如早篩、遠程診療、精準醫療等,致力于全面解決不同的臨床痛點和公衛難題。通過獨樹一幟的“AI+X”產品形態,有效賦能遠程診療體系建設,形成了促進我國分級診療與精準醫療落地的有效解決方案。
“銳影”隨行|上海長征醫院聯合復星杏脈使用多任務學習與深度影像組學對于肺部CT磨玻璃結節浸潤性進行預測
“銳影”隨行|上海長征醫院聯合復星杏脈通過人工智能區分肺部磨玻璃結節良惡性科研成果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