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國家科技部傳來喜訊,由復旦大學工研院智能機器人研究院副院長張立華牽頭,復旦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及復星杏脈等10家機構共同申報的2021年度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標準化兒童患者模型關鍵技術與應用”獲批立項,項目執行期為3年。
兒童的健康成長關乎國家的希望和未來,但目前我國面臨著基層兒科優質資源短缺且難以大規模培養等問題。據國家衛健委相關統計,2019年全國每千名兒童兒科醫生數僅為0.63,兒科臨床能力不足。解決上述問題的途徑之一是利用基于兒童患者實體模型的模擬診療方法培訓基層兒科醫生,但這種模擬診療方法存在著病種覆蓋少、仿真模擬難與客觀評估難等問題。
在上述背景下,本重大項目將在重點攻關如何提高模擬診療系統所能模擬的兒科疾病病種數量與臨床知識覆蓋率、如何針對多種不同復雜程度的兒科疾病病情進行高保真模擬、如何實現對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服務能力的高效客觀評估三個科學問題的基礎上,以基層醫生兒科臨床能力的高效培養為出發點,基于標準化兒童患者模型搭建高保真模擬診療系統,實現基層兒科醫生的規范化、規模化培訓以及診療能力的客觀評估,并將在多省不少于200家基層醫療機構開展臨床試驗并實現推廣應用。項目完成后,相關成果將作為基層兒科醫療機構診療能力快速評估和改善的工具,提升兒科臨床醫生培訓的規范化、規模化、智能化建設水平,實現提高臨床診療能力、改善醫療服務品質的目標。
近年來,我國陸續出臺了推動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發展的系列政策《“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等等,均提出來對于人工智能在醫療疾病診療領域的應用和開展起到了關鍵性指導性作用。借助人工智能高效的學習能力、數據分析處理提供精準的決策建議,可高效輔助臨床醫生緊跟疾病進展,更加充分自如地應對疾病臨床問題。
復星杏脈長期致力基礎應用科研,深耕臨床應用研究,已經與全國各大頭部醫院,如中山醫院、華西醫院、301醫院、長征醫院、長海醫院等國內頂尖醫療機構,開展了密切科研及臨床合作,碩果累累。論文發表方面,僅 2021 年發表及審稿中的 AI 臨床前科研項目總計 32項,目前已累計SCI 期刊影響因子總計 314.2 分,國內外發明專利已經累計100余項,協同合作單位項目獲批課題13項,其中包括2021年一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21科技部科技創新重大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等,總獲批課題金額大于3000萬元;技術團隊在2017年刷新國際權威的醫療影像大賽LUNA排行榜冠軍,2019年榮獲國際權威全球病理競賽Cancer Cellularity Challenge冠軍榜首、2021-MICCAI-FLARE腹部多器官的分割任務中獲得冠軍。
不僅止于兒科智能化應用,復星杏脈長期致力于多元AI產品矩陣
復星杏脈始終堅信科研必須和臨床緊密聯系,深化創新,夯實基礎研究,才能完成產學研一體化建設,使得真正得應用場景得到落地,實現AI驅動的醫療科技服務,結合更多的產業生態的醫療服務、硬件,落地AI產品和技術,致力于利用大數據及深度學習構建突破式智能應用,構建跨學科領域交叉的數據分析應用,實現疾病全周期管理閉環再升級。
目前是國內唯一實現“放射、病理、超聲、心臟、呼吸、骨科、神經、甲乳外科”等多科室融合的醫療人工智能企業。公司多款產品協助醫院打通不同醫技科室與臨床科室協同應用的痛點,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診療一體化中心,提升醫院流程效率以及精準化治療,讓更多的患者獲益。
復星涵蓋“頂級三甲醫院”、“基層醫療”以及“智慧醫療”。針對頭部三甲醫院,軟硬一體、AI輔助診斷、MDT診斷及方案將大大降低人員重復勞動的需求,提升科室運營效率;針對基層醫療,通過智能化的區域醫共體建設,解決基層人才短缺問題,讓分級診療切實落地;針對智慧醫療,通過與醫學大中心的合作研發具備三類醫療資格的產品,協助智慧醫療真正進入診療體系,塑造未來智慧化醫院治療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