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遼寧省蓋州市的博海醫院,通過2019年引入復星杏脈全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肺部疾病智慧分析系統的部署,截止到2022年2月,服務當地超過2萬名患者,肺結節檢出敏感性達97%以上,實現以科技助力當地醫療升級,提升區域診療水平和服務能力,實現智慧精準診療,夯實當地醫療基礎,達到規范化肺結節篩查與應用。
發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癥負擔數據,在中國,肺癌依然是全民發病率和死亡率均第一的癌癥,2020年有超過81萬人新患肺癌,占中國新確診癌癥人數的17.9%,即不到6位患者中有1位是肺癌。西藏自治區地域遼闊,但每10萬人肺癌的死亡率仍高達18.15%,體檢或肺癌篩查中,通過胸部CT掃描發現的早期肺癌,經過外科手術進行根治性切除,其五年生存率接近100%。
博海醫院位于渤海之濱遼寧省蓋州市,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保健和康復為一體的綜合性、專家型三級醫院。博海醫院總建筑面積8萬余平方米,設置床位1000張,醫護人員1500人。醫院一直不斷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改善醫療服務,持續提升整體服務水平與服務能力。
肺癌是患病率和病死率非常高的惡性腫瘤
若能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能大大提高肺癌治愈率
那么問題來了
如何早期發現肺癌呢?
早期肺癌沒有任何癥狀,而肺結節則是肺癌的“信號燈”。患者通過低劑量胸部CT檢查,進行肺結節篩查,能發現早期肺癌!現臨床開展的低劑量胸部CT是肺癌早篩的有效手段。
CT檢查足夠精準嗎?會不會出現漏診的情況?
AI新技術協助醫生,讓肺結節無處藏身!低劑量胸部CT是肺癌早篩的金標準,一份肺部CT影像至少包含幾百張圖像,圖像信息極為巨大。一位資深的影像醫師,至少需要十幾分鐘才能完成閱片。確實,人眼識容易產生漏診情況。隨著,我院引入的杏脈科技肺結節人工智能影像輔助分析系統,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人工智能分析系統能夠對肺結節的良惡性給出概率數值,臨床符合率達到90%,大大提高了醫生效率與精確程度。
能具體來講一講什么是人工智能肺部小結節輔助分析系統嗎?
這套系統在1分鐘內可以對影像學數據進行自動化、智能化分析處理,將可疑部位進行自動標注,自動檢測出結節密度、大小等相關信息,精確定位結節位置、分析結節的類型,并一鍵生成NCCN指南建議的報告,相當于醫生的第二雙眼睛。醫生發現結節后會先觀察結節表征,然后進行內部成分的分析,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精確分析結節內部密度,進一步輔助醫生分析其良惡性,最終給患者一個科學的分析報告。
人工智能用于肺結節的檢出和評價是很成熟的技術,其優勢非常明顯:
01秒級檢出
60秒內完成對病灶特征進行詳細結構化描述。
02靈敏度、精準度高
靈敏度達97%以上,業內領先,避免了病灶漏診的可能性,精準度非常高。對磨玻璃結節、0.5mm以上的結節以及腫塊等,AI都可精準識別與定位。
03“智能隨訪”
“AI醫生”真正做到了以患者為中心,無需手動匹配即可自動匹配患者以往影像檢查歷史資料,精準定位病灶并進行智能配準,結節無論是“新增”,還是“增大”,亦或是“消失”,都逃不過AI的火眼金睛,對于病情發展預測、療效判斷等均有幫助。
隨著肺癌早篩人工智能輔助分析系統落戶博海醫院,將成為規范開展低劑量螺旋CT肺結節篩查再添“利器”!不僅提高醫生分析效率與精確程度,避免誤診、漏診,更為患者提供最可靠、最有效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