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杏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復星杏脈)完全自主研發,全程可控、全球領先的數字顯微圖像掃描系統,正式獲得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注冊證(滬械注準20222220010)。
復星杏脈源于臨床、立足于技術突破創新
劉東戈 主任醫師
北京醫院病理科主任、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常委
病理診斷是醫學診斷的金標準,病理診斷對患者的治療和預后的判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關乎醫院現代化建設,關乎國家醫療衛生戰略規劃。我國病理科醫生相對不足,地區城鄉之間的差別也比較大。因此,進行數字化病理建設就更為重要。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國家鼓勵優勢醫療資源下沉,鼓勵大力開展醫學人工智能技術。我們也欣喜的看到,近年來,在國家有關政策指導之下,在全體病理同仁的努力下,數字病理人工智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數字化掃描已經逐漸的代替了傳統的玻片儲存,更好的實現了規范化遠程病理。從數字化病理到遠程病理到人工智能,是未來病理科發展的重要方向。那么我們病理科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術,使病理診斷一定程度上達到智能化,對于數字化病理,未來在病理科管理、質量控制、人員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復星杏脈憑借著對醫療事業的深刻認識和對醫療事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在人工智能產品開發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多成績。復星杏脈在業界首創的病理科軟硬件一體化設計,它不僅包含了適合各級醫院使用的病理數字成像設備、醫學病理圖像管理軟件,還實現了數字化基礎上的人工智能產品開發,構建病理數智平臺、遠程病理會診系統。這樣的一個體系,它能夠為我們病理科的數字化和遠程醫療起到很好的作用。在病理圖像數字化標記、人工智能產品的開發,能夠更好的解決目前病理科面臨的病理醫生不足、地區城鄉之間差別大的問題,更好的服務廣大患者,更好的提高醫療水平,更好的為健康中國服務。
費曉春 副主任醫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盧灣分院病理科執行主任、細胞病理專家
關于操作:
復星杏脈鏡靈一次性可以放置400張玻片進行掃描,機器會自動拍攝玻片的照片,同時識別玻片上的樣本區域,玻片拍攝完成之后,系統會自動對焦、掃描。掃描完成之后自動上傳到醫院的服務器,我們的服務器就會對整個圖像進行人工智能的分析,我們病理醫生只要點擊相應的圖像,對這些圖像進行復合,就可以得出比較準確的病理診斷。這個系統也可以根據醫生的審核結果自動的一鍵生成模塊化的報告,同時也可以協助醫生完成數字化病理切片的入庫,為病理專病數據庫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復星杏脈——以AI賦能臨床分析全流程
復星杏脈數字顯微圖像掃描系統,為病理提供全方位智能化、數字化,病理臨床標本全覆蓋,采用全自動同時上下片和高速聚焦技術,達到全程無人值守,能連續1000小時穩定運行性能,高速掃描和全景成像,通過硬件的全自動掃描和無縫拼接技術,將傳統實體玻片,轉化成數字圖像,由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模型實時進行分析。日閱片量最大達1000片,應用支持描全景成像、自動上下片,同時,在水平機械傳輸結構保證了無碎片風險,確保自動檢測樣本區域安全性與有效性。
搭配AI技術智能分析病灶圖像,一鍵出具結構化報告,快速、高效、準確地輔助閱片醫生進行分析。全流程在2分鐘以內完成,極大減輕了醫生傳統閱片需要全片瀏覽所耗費的2-3倍以上的時間。
病理智能分析算法涵蓋宮頸細胞學、免疫組化、快速現場細胞學評估(ROSE)等多種應用,并達到90%以上的正確率。該系統將與人工智能模塊結合,以“硬件+AI+系統”的模式,搭建一體化數字病理樣本管理平臺,助力病理數智化轉型。